美国的卫星图像清晰地揭示了巴基斯坦境内五个空军基地遭袭的全过程,这些基地曾让印度倍感威胁,特别是翼龙无人机的机库,如今已被炸得满目疮痍,甚至连被视作“非军事目标”的富豪狩猎基地也未能幸免。为了避免直接突破巴基斯坦的主要机场,印度军队选择攻击那些较为脆弱的目标,如无人机、运输机和预警机等。尽管这次空袭的计划看似完成了某些战略目标,但其中几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军官却在袭击中丧命。
要认识到,培养一名顶级飞行员需要付出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这种损失是无法复得的,可以说是巴基斯坦军队的“致命一击”。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就在停火协议即将生效之际,原本应当平静的印巴边境,突如其来地爆发了一场空袭,印度空军似乎失去了理智,猛然间对巴基斯坦境内多个重要空军基地发动了猛烈轰炸。巴基斯坦方面当然愤怒异常,猛烈指责印度“疯狂且狡猾”,并且背信弃义。而这一次,巴方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揭示此次袭击详细过程的,正是来自遥远太空的卫星影像。
最初,美国的商业卫星拍摄到的图像较为模糊,只能勉强辨认出几个空军基地遭到轰炸,但很快,这些卫星影像揭示了巴基斯坦境内五个空军基地的损毁情况——包括苏库尔、努尔汗、穆沙夫、博拉里、沙赫巴兹等地都未能幸免。即使这些基地的跑道、机库等重要设施,也明显可见损坏的痕迹。
尤其是努尔汗基地,虽然曾是巴基斯坦总统专机的驻地,印度发射的“布拉莫斯”导弹摧毁了些许树木和建筑,但它的象征意义过于重大,短短的一击便让这一重要基地陷入瘫痪,极具挑衅意味。
印度空军这次的空袭策略,似乎带有“泄愤”或“找台阶下”的性质,他们没有直接攻击那些防守严密、驻有歼-10CE或“枭龙”战机的主力机场。要是硬碰硬,印度恐怕也无法承受。但印度空军此前在空中对抗中已损失惨重,需要一些“战果”来恢复面子,于是他们转而把目标瞄准了无人机、运输机和加油机等“软目标”。这些支援力量虽然不像战斗机那样直接参与空战,但它们却是保障空军系统高效运行的核心部分。
尤其是在苏库尔基地,那个无人机机库被炸得几乎面目全非,沙赫巴兹基地的F-16机库也未能幸免。而最让人震惊的是,位于谢赫扎耶德基地的豪华候机厅竟然被“精确”击中。与其说这是一次军事打击,倒不如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打脸”行动。
然而,这些损失并不是最为严重的部分。最值得关注的,反而是巴基斯坦军人们的生命损失。博拉里基地的损失尤为惨重,这里是中巴联合演习的常驻基地,驻有“枭龙”和F-16战机的中队。印度发射的“布拉莫斯”高超音速导弹袭击了一个储存预警机的设施,导致数名巴基斯坦空军官兵阵亡,其中包括一位名叫乌斯曼·优素福的王牌飞行员。
培养一名能够带领队伍、在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飞行员,所需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无比庞大,他们是空军体系中最宝贵的资产。尽管飞机和设施可以重新修建或购买,但这些战斗人才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如果印度的目标真的是“会打仗的人”,那么这种做法无疑显得极其阴险,这必然会大幅削弱巴基斯坦空军的整体战斗力。
同时,这次袭击也暴露了巴基斯坦防空系统的潜在漏洞。印度似乎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针对巴基斯坦的“红旗-9BE”和“红旗-16”防空系统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通过精心策划的“饱和攻击”,印度的导弹和无人机成功绕过了这些先进系统的防护层。巴基斯坦中部和南部的空军基地受损更为严重,这或许与其防空力量的布局不均有关,毕竟其先进装备有限,北方的防御较为严密,而南部和中部自然相对薄弱。
一些军事专家毫不掩饰地指出,如果印度真的想要彻底摧毁巴基斯坦的空军,那么重点打击预警机指挥中心等关键枢纽才是最有效的方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东打一棒西打一棍,更像是发泄情绪或进行报复。
随着事态的发展,巴基斯坦得知这一切都是印度主动发起的军事打击。考虑到发生在停火协议前后的敏感时刻,再加上清晰的卫星影像,巴基斯坦几乎将这场袭击塑造成印度“撕毁协议”“破坏和平”的铁证。他们巧妙地借助这一点,迅速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作为受害者的形象,试图获得国际支持。
实际上,这背后隐含着中巴军事技术和战略信息的深度合作。巴基斯坦总理曾公开感谢中国在军事技术和经济走廊建设方面的支持,而此次巴基斯坦又借助中国的卫星影像作为证据,显然是两国之间战略协作的体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装备了各国“万国牌”武器系统,却似乎在协调配合方面存在问题。莫迪政府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急于通过军事行动来安抚民众,结果却陷入了“偷袭”的陷阱,国际形象也因此受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至于一直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调停者角色的美国,此时则陷入了尴尬境地。美国既希望拉拢印度以制衡中国,又担心印巴冲突可能引发核战争,局势愈加复杂,最终陷入了“既想挺印制华,又惧核升级”的战略矛盾,造成两头不讨好。
虽然停火协议已经签署,但南亚地区的和平从来都是脆弱的。印度最近宣布将在边境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甚至有意调动“阵风”战机和苏-30等主力战机亮相,显然准备继续通过武力维持压力,进行和恐吓。
巴基斯坦虽然在言辞上强调“反击有度”,表现出克制,但他们手中拥有超过一百枚核弹头,这才是他们敢于正面对抗印度常规军事优势的底气。尽管这次遭遇打击,巴基斯坦并未彻底垮掉,反而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若对方逼得太紧,谁也无法全身而退。